Select your language | 繁體中文 | 簡体中文 | English


Part3 笑淚交織姻緣路

戀愛速成閃電結婚

和太太第一次見面時,我沒有刻意打扮,穿著工作服就赴約, 不是沒有誠意,只是要對方看清我的真面目。 幾次約會後,我帶太太回下營老家,想讓她瞭解我的家境, 看到破舊的房子,她只能心酸地一路哭回高雄。

便當店老闆熱心牽紅線

剛調到高雄時我居無定所,最開始是租同事的房子住,之後?了省錢,就搬到結拜兄弟洪耀煌的爸爸準備販售的成屋居住,也算是幫他們看房子。

當時,我的晚餐通常是在住處街角的「建南飯店」解決,老闆李訓昌知道我通常要到晚上九點多才能回來吃飯,都會特別等我,等我吃飽離開後才打烊休息。

日子久了,李老闆知道我白天上班,晚上上課,認?我很勤奮,便主動要他女兒阿玲幫我介紹女朋友。阿玲見我個頭很高,覺得同在鳳山成衣針織公司的同事陳富英和我很速配,便向她要照片,想替我們兩個撮合。不過當時民風保守,富英經過一段心裡掙紮後,才把照片交給阿玲。

透過電話第一次接觸

那時,我已認定自已未來要走向創業之路,因此全心全意把心思花在工作和學習上面,全無交女朋友的念頭。不過既然李老闆主動要介紹女朋友給我,我雖未反對,卻不抱希望。

幾個月後,我頭一次用電話和陳富英小姐聯絡,電話那頭傳來字正腔圓的國語,我脫口就問她「你是不是外省人?」其實,我心裡也沒什?本省、外省之分,只是聽到標準國語直覺反應罷了。

後來我才曉得,那時因?社會風氣關係,感覺上說國語比較有學問,所以女孩子講國語的風氣很盛,富英並不是外省人,但趕時髦特地學了一口標準國語。後來問富應那時聽到我突如其來地問話有什麼反應?她說當下聽到我的問話,心理想:「這人講話怎麼這麼直接!一拿起電話就說我是外省人」。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次接觸。一段談話之後,我們對彼此有了初步的瞭解,雖然隔著電話筒沒見著面,但彼此印象還不壞。

故意穿工作服去約會

第一次和富英約會時,下班後我直接穿著工作夾克就去赴約,照說第一次約會應該要特別打扮,好讓對方留下好印象,但我卻故意穿著工作服直接前往,因為我認為戀愛無需戴上面具,第一次見面就該表現自己的真面目,讓對方瞭解,不用刻意打扮去取悅對方。那時我的想法是〝隨緣〞,如果富英可以接受我這個樣子,兩人就交往看看,如果她是那種很重視外表的人,也許我們就不合適!反正當時我把重心放在工作,感情的事情就順其自然。

我和富英事先說清楚各自的穿著和外型,相約在七賢國中門口見面。當時二十一歲的富英,打扮的漂漂亮亮地出現在我面前,而我卻是一身簡簡單單地工作服。我特別留意了一下富英的反應,她並沒有因為我那身工作服而嫌棄我,很大方地答應和我一起到監埕區光復戲院看「虛度年華」一片。

她的態度讓我深信,她絕對不是那種膚淺的女人,只看外表不看內在,那時我心裡就在想,她應該就是我要找的人,可以和我牽手一輩子的女人。

後來,富英常笑說,她只有看了一部電影,從此就「虛度年華」。

帶女友回下營老家

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娶富英為妻,我決定用最快的方式讓她更瞭解我的一切。幾次約會後,我提出去帶她回下營的建議,讓她看看我破舊的老家,我心想,如果他後悔,還來得及抽腿。

富英的父母務農,希望女兒快點結婚,所以她並沒有反對到我家看看。那天,我騎摩托車載著富英回下營老家,經過麻豆市區十字路口紅綠燈旁的一家鉼店,她特地買了一盒糕餅當禮物。 到我家和家人見過面後,富英沒多說什麼,但回程卻忍不住掉淚,一路哭回高雄,事後她說:「那時,我差點昏過去!看到你家裡房子那麼破舊,好像快倒了,想到就心酸。」

借錢娶某舅舅當保人

當是富英住在她大哥家裡,回去之後她跟大嫂說:「他們家真的很窮。」沒想到她大嫂竟說:「窮沒有關係,年輕人有志氣就好。」就這樣,我們決定廝守一生,步入禮堂。

說實在的,在交往過程中,並沒有感覺到什麼是談戀愛,只是雙方互有好感,覺得合適就結婚了。所以,我和富英交往四、五個月後,也就是民國六十年農曆三月訂婚,當年九月就結婚。娶某的兩萬元還是舅舅向下營農會擔保借來的,所有結婚送聘金等禮儀,都由我自己一手包辦。

結婚前,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工作上,充實自己重於一切,這是因為窮怕了,所以一心想要努力創造未來。

節省談戀愛的時間去進修

或許有人會說,這樣的成長方式將失去很多有價值的東西,話雖如此,但不可否認的是,我確實因為心無旁騖,才能奠定紮實的技術基礎。平心而論,我或許失去了部分,但也得到不少,因為有捨所以有得!

雖然和太太談戀愛的時間很短,甜蜜情愫較少,但苦心學習的工作技術確實有所精進,得失之間,很難說哪一個對或錯。不過我還是認為,我的做法沒錯,因為美好的戀愛時間會過,精進的技術基礎卻是永遠都在。

經營思想起

麵包,是愛情的後盾.

到現在,我仍然認?當初把談戀愛放在第二位是正確的,不是我不喜歡談戀愛,而是小時候家境貧困的體驗,讓我認定,吃不飽就無法完成你要完成的事,所謂,「沒吃無法修行」,就是這個道理,沒有物質作?後盾,戀愛是悲哀的,所以才會有「貧賤夫妻百事哀」的說法。

其實,我的感情觀也反映在公事的處理上,就像約會不刻意打扮一樣,面對客戶就是要拿出真誠與好的?品,以真面目識人,才能建立良好久遠的關係。

另外,也只有強化自已的謀生條件和資源,才會看到未來。

夫喝婦隨牽手成長

太太在家照顧小孩,逐漸與社會脫節, 在知識,習慣及各種認知上與我的距離越來越遠, 偶爾又因傳言而猜疑,我認?這樣的家庭絕對不會幸福, 因此要求太太走出廚房和我一起上課進修,共同成長。

家庭美滿是事業的後盾

我認?一個男人成家立業,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幸福,其次是身體的健康,第三才是事業的成功. 因?家庭如果不幸福,夫妻相處不融洽,家庭不和諧,身體絕對不會健康;家庭幸福、身體健康,無後顧之優,才能全力在工作上打拼,經營事業才有希望. 既然家庭的幸福重於一切,夫妻就要彼此信賴,形成共同的認知,像我和妻子富英在創業初期,就曾遇到步伐不一致的難題,所幸我們夫妻有共識,排除萬難共同進修,成?當時企業界難得一見的成功夫妻。 創業初期,我對經營「建準」的態度非常積極,很努力地想要學習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,並不斷提升自已的能力. 但太太因為必須照顧我們腦性麻痺的小寶貝聖淵,還有大兒子慶昇和兩個女兒淳如、惠玲,只能留在家裡,逐漸與社會脫節,在知識、習慣及各種認知上與我的距離越來越遠,當時,我已警覺到我們夫妻間因工作的差距形成一條鴻溝和一股壓力。

和太太一起進修成長

那時候, 「建準」以外銷生意?主,經常得到國外洽談業務,而公司員工以女性?多,所以我常帶著女性業務秘書進進出出,但又擔心太太對經營企業不瞭解,怕造成整個家庭的不和諧,而影響企業的成長.

所以,我嘗試著和太太溝通,希望她?了家庭的幸福,務必要走出廚房,和我一起外出,共同瞭解企業的經營理念,同時接受專家學者新觀念的洗禮,這樣夫妻才能共同成長,以免在觀念上和認知上愈差愈遠,甚至未來出現無法溝通的情況。 我這樣的建議,馬上遇到現實的問題,聖淵怎?辦,誰照顧他?

?了共同進修,我們不得不狠下心把聖淵入放在家裡。

聖淵小時候喜歡看摔角,我們就讓他和兄姊在家,在出門上課前,打開錄影機放摔角的錄音帶給他看,然後我們夫妻倆就衝出家門趕去上課;錄影帶快放完前,也差不多是下課的時間,我們又馬上衝出教室開車趕回家。

以這樣的克難方式,我和富英一起展開夫妻倆共同求取新知、共同成長的學習生活。

夫妻檔進修的先例

我在二十年前就和太太參加實業世界企業家的組織「陛士會」,「陛士會」?提升企業家的知識,常常在高雄市普賢大樓開課,我們夫妻大多利用周六晚上去上課.

太太書讀得不多,進修的課程對她而言很吃力.不過就因?這樣,她更有需要去進修,才不會拉大我們之間的距離.剛開始上課,太太常說聽不懂,我通常會安慰她說沒有關係,一堂課只要聽進某一句話就算有收穫.

除了「陛士會」,我和太太又去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班上了好幾年課,上過的班包括企業經理進修班、企業經理研究班、工商法務班、企業專題研究班等等,前後大約四、五年的時間,我們大多是利用晚上時間上課。當然,其他單位的課程,我們也不缺席.

我和太太可以說是南台灣夫妻檔一起進修上課的先例,上課時看到我,就可以看到我太太.我很欣慰太太能認同我的看法和我共同成長,這是我家裡最大的福氣.太太的成長,也免除了我經營企業的後顧之憂。

經營思想起

夫妻同心,糞土變黃金

曾協助我創業的友人陳榮權曾說,我們夫妻倆是他見過的最佳拍檔;他認識我二十幾年,沒見過我們夫妻冷戰或大吵過,在有錢,沒錢時都一樣,就算我生意陷入困境時也一樣. 陳榮權也曾向別人說過,我們夫妻是合夥做生意的「角色」,我在企業經營上會成功,太太的功勞非常大,因?她常常能妥適地詮釋我的話,幫我打圓場,兩人互助互補,相得益彰.

對我來說,夫妻有共同體的理念,可以發揮更大的力量,不僅遇到事情可以互相商量、討論,共同進修可以互相教導,遇到兩個演講撞期,還可以分頭去聽,再彼此交流,吸收的東西加倍,因此,我一直相信「夫妻同心,糞土變黃金」的名言。

四個小孩都是寶貝

?了不讓自已小孩成長過程中缺席, 他們念國中的時,除非出國期間,我堅持每天送他們上下學, 利用接送過程的半個鐘頭裡,和孩子們討論議題和談心, 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. 預防兒女在青春期變壞 雖然我和富英忙於工作,忙於吸收知識,但我們對小孩的教育卻從不放鬆,不過,在我的想法裡,念書固然重要,做人的道理更重要;我從不要求小孩考試要考第一名,但我絕對不允許他們變壞;我不送他們去明星學校,但要他們在一個單純的環境中成長。

在我的觀念裡,小孩最容易走偏的時候便是國中時期.那個階段的小孩正值青春期,血氣方剛,如果不小心交到了壞朋友,便會受到影響.?了防止小孩在這個時期變壞,我堅持他們念中學時每天接送他們上下學,利用接送途中給他們機會教育,不管再忙再累,我都盡可能不缺席。

在車上,我先問問他們上課的情況,然後藉著當天或前一天發生的一些新聞事件,和他們交換心得,聽取他們的想法,以一種看似輕鬆、實則嚴肅的方式和他們交談。

?了讓他們心服口服,也?了減少代溝,我每天都很用心準備和孩子們交談的內容,例如問到小孩子對吸食強力膠的看法時,我會從醫學數據來和他們談,用一種很理性的態度來引導他們;我也常丟給他們許多可能遭遇的狀況,例如碰到小偷怎?處理,被人綁架如何反應等等。

欣慰兒女成?事業左右手

一直到現在,我都覺得這種教育模式算是滿成功的,一方面提供小孩獨立思考的空間,一方面藉著意見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,增進親子間的互動;而且,比如接送可以確知他們下課後的行蹤,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變壞。

可能是我的教育方法奏效,除了小兒子聖淵因為腦性麻痺的關係無法過完全正常的生活外,其他三個兒女─老大慶昇、老二淳如、老三惠玲,現在都是我公司事上的得力助手,各自在「建準」的不同單位學習。

我很慶幸他們和我一起奮鬥,讓我接受到很多新的訊息和想法,我們共同?公司構建了一個美麗的未來,計劃將「建準」全球的實驗室集中到高雄,讓未來高雄「建準」新建大樓成?發明創新中心,以及未來風扇馬達、模組發展的核心.

依其所長各司所職

三個孩子當中,小女兒惠玲最早進入公司,她從外語學院畢業後,隨即進入公司,從我的助理做起,歷經業務的磨練,現在擔任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。惠玲是個心思很細膩的女孩子,我認?她很適合處理人與人相處的藝術,因此讓她擔當人事方面的管理。

惠玲從小個性就很柔和, 我講什?她都會聽,而且牢牢記住;但是有一次,她卻因?我拆了剛離職返鄉的菲傭的私人信函,而和我發生嚴重爭執,她說我平常都告訴他們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權,而我卻違反了教導他們的原則。事實上,那時候我是因?擔心菲傭家裡有急事,才會拆閱她的信件,是一種權宜的做法,沒想到她完全不接受我的說法,和我賭氣賭了一陣子.

而大女兒淳如個性則很豪爽,從西班牙語學系畢業後,?了讓她瞭解整個市場的狀況,我安排她從採購部門做起,希望讓她先瞭解外部整體環境,從外學起,慢慢適應公司的內部運作。 大兒子慶昇在國內讀的是工專,和我一樣對機器充滿了好奇和興趣,不過他從小個性就很內向,因此在成長過程中,我和太太花了一些心思來強化他的獨立個性,像國中畢業後他考上台南崑山工專的電機科,雖然只是個十五歲的小孩,但我故意不載他去學校,讓他一個人晚上搭車,帶著錢到學校準備隔天註冊,?的就是培養他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。

小兒子聖淵無憂無慮

當兵回來後,為了加強慶昇的外語能力,我又狠心把他送到加拿大倫多倫多念短期語言學校,當時加拿大正是冬天,最冷的時候甚至是零下三十七度的酷寒,但為了磨練慶昇,我規定他半年後才准回國。

以慶昇沈默寡言的個性而言,我原本以為在加拿大熬了半年回台灣,一定不願意再回加拿大,沒想到回家沒有幾天,他就表示還要再回加拿大念書。我不解其中原因,直到接到加拿大一位女孩的來電才恍然大悟,原來在加國天寒地凍,慶昇哪裡也去不了,便和年紀相當的英語家教老師談起戀愛。

所謂「姻緣千裡一線牽」,慶昇回到加拿大念書後不久便和女友結婚。有了家庭的使命,他長大不少,目前負責公司產品技術的開發,也是業務與產品設計的橋樑。

至於小兒子聖淵,因為從小羅患核黃疸,傷及腦部,造成腦性麻痺,是我和太太發費最多心血照顧的小孩,我們並沒有因為他的遭遇而遺棄、放棄他,反而把他當成我們的歡喜菩薩,從他身上,我和富英看到最天真的快樂。

經營思想起

孟母三遷,同儕效益

我一直認為成長的環境很重要,尤其是同儕之間的學習很重要,因為我回想小學時決定讀升學班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我要好的同學都準備升學,我很怕和他們走不同的路。會被他們看不起。

所以在慶昇、淳如、惠玲念書時,我很重視學校的環境,甚至為了讓他們就讀環境單純的學校,搬了好幾次家。

許多家長喜歡送小孩去念明星學校,我卻不然,明星學校通常以升學率為標竿,反而造成小孩子之間的惡性競爭。但事實上唸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考試,瞭解做人的道理、造就成熟的個性似乎更重要,像我憑著努力和自修,一樣可以造就一份事業,不是嗎?

腦性麻痺兒站起來

全世界什麼都不怕、不緊張、沒有憂愁煩惱的,只有聖淵; 只有菩薩才會永遠過得快樂, 所以我們要把聖淵當成是菩薩的化身。就在這樣的理念下, 我和太太達成共識,一家人過著很快樂的日子; 但緊接而來的是照顧聖淵、訓練聖淵的重擔。

醫生問我要不要讓他「回去」

聖淵是我的幼子,他出生那年就是「建準」創立的那一年。

聖淵嬰兒時期因核黃膽造成小腦的傷害,換過兩次血後黃膽還是降下不來,後來病情雖然穩定了,但仍因嚴重黃膽造成腦性麻痺。

醫生當時問我,聖淵未來勢必體弱多病,很難照顧,要不要讓他「回去」?我知道醫生所說的是實情,聖淵以後將很難像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,或自己照顧自己,要照顧他備加艱辛,但身為父親的我不假思索就告訴醫生說:「是我把他生下來的,當然要把他留著,除非你已經沒有辦法挽救他的性命;至於未來是他自己的造化,我會盡全力把他照顧好,這是我的責任。」

接聖淵回家後,我和太太都經過一段調適期;聖淵的體質特別柔弱,一般人受點風寒,打打噴嚏,不過是個小感冒,但對小聖淵來說,卻可能導致高燒不退、情況危急。

把孩子看成歡喜菩薩

為替聖淵持續治療,每天下午四點一到,我就開始擔心,因為五點固定要帶小聖淵到藍小兒科治療打針,用大針頭打動脈血管。為避免小聖淵因疼痛亂動而受到傷害,我要用手腳同時壓住他;通常打完針後,我不僅全身汗濕,心裡更如淌血般心痛不已。

當時的壓力還不止於此,還包括外人的看法;一般世俗認為,我們會有聖淵這樣的孩子,一定是前輩子做過什麼不好的事,才會有這樣的結果。

不過我不做負面的思考。

我告訴太太說:「全世界無憂無慮,什麼都不怕,不緊張、沒有憂愁,也沒有煩惱的,只有洪聖淵;我們為他煩惱、緊張,但他從來不覺得,照樣過得很快樂;你想,只有神、菩薩才會沒有煩惱、沒有憂愁,永遠快快樂樂,所以我們要把聖淵當成是菩薩的化身;既然菩薩來到我們家裡,就表示我們很幸運,所以我們的付出一定要更多。我們供奉菩薩,不是也要准備很多好的供品,讓菩薩享用。所以,我認為有了聖淵,我們不但應該要很快樂,而且要全力以赴」。

聖淵的幸運之神出現了

我用這種觀念,和太太達成共識,改變了我們沈重的心情,撐過了煎熬的日子。 聖淵七、八歲以前,沒有平衡的能力,不但不會走,也不會坐。小時候我還抱得動他,但我想到,有一天聖淵長大了,二十歲、三十歲的時候,我已是五、六十歲的老人,根本抱不動他,那他怎麼辦?

因此,我南北奔波,找遍台灣,希望找一個可以讓他接受復健治療的棲身之地,但始終找不到。後來我只好登報尋找有這樣專業能力的人來家裡幫忙照顧聖淵,不過報紙的求才廣告登了很久還是沒有人來應征。

復健時一天換三次濕衣服

但幸運之神出現了。民國七十七年七月暑假期間,在臺北市建成國小擔任幼稚部老師、兼任智商五十以下特殊兒童的特殊教育老師曾菊清小姐,看到報紙的廣告後到我家來拜訪。

曾菊清老師是美濃人,那年暑假正好回美濃老家過暑假,她對我太太說,暑假期間剩一個半月,她願意做做看。在那一個半月中,曾老師彷彿開了一個魔鬼訓練營,每天早上八點到我家,像出操一樣的訓練聖淵。

曾老師協助聖淵開始做肢體的伸展運動,讓聖淵的四肢可以開展,可以恢復功能。聖淵每天做這樣的伸展運動,天天汗流浹背,曾老師每天必須幫聖淵換三次衣服。

除了肢體訓練,曾菊清老師對聖淵也進行心理建設,他一直灌輸聖淵「你能夠走路」的意念,曾老師讓能走的意念進入聖淵的心理,讓聖淵在訓練上有支撐點,讓他可以對抗地心引力。

復健中心實現希望之夢

訓練過程中,聖淵的肢體噹然承受很大的痛苦,我們夫妻心裡很不忍,但我想,如果不讓曾老師試試看,聖淵以後自立的機會可能就會喪失。

經過一個半月的訓練,曾老師要回臺北上課了,本來不會坐、不會站、更不用說走路的聖淵,竟然可以背靠著牆立正站一、二個鐘頭,上下樓梯也不用扶,這樣的結果讓我心裡產生很大的震撼,也由衷地感謝曾菊清老師。

在曾菊清老師將離開我們返回臺北上課前,我告訴曾老師說;「一年後妳回來,我開設一間專門復健腦性麻痺孩子的中心,讓妳來負責,來幫助南部像對聖淵這樣的小孩。」 曾菊清老師回臺北上課後,聖淵的訓練也承隨之中止,他的肢體運作能力又退步了。在那一段時間,我一直和曾老師保持聯絡,除了到臺北邀請曾老師南下繼續照顧聖淵外,也希望她能負責我即將為腦性麻痺孩子成立的復健治療中心。

聖淵已經上高職了

很高興的是,曾菊清老師在幾經考慮後,接受了我的邀請,她說她要幫助那些像聖淵這樣的小孩走出來,面對陽光,實現她的希望之夢。

經過曾菊清老師的復健治療,聖淵在十二歲時開始上新甲國小一年級,比一般小孩慢了六年,剛開始啟仁中心派了一位老師陪他去上學,聖淵會自己上廁所,各項能力都還不錯;小學畢業後,聖淵繼續讀鳳甲國中,目前讀高旗高工二年級,已經會用搖桿式的電腦來作業,也可以參加學校的考試。

現年二十一歲的聖淵,和時下青少年一樣也有偶像,他所有的需求都會表現出來,也喜歡玩電腦遊戲,只是無法像一般青少年一樣有所謂的「社交活動」。

去年,我為他改名為洪聖泰,這是因為我和太太都希望他一天比一天好,另外,也有朋友建議,聖淵的「淵」代表深的意思,「如臨深淵」好像隨時都得戰戰兢兢的,太辛苦了,因此,我問聖淵改名「聖泰」好不好?他說:「好、好、好」。就這樣改名聖泰。

經營思想起

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

在聖淵啟仁中心成立後,為了鼓勵中心的老師以及孩子們的家和長,我在中心設了一個標語:「我們會老,孩子會長大,現在不做,二十年後我們會後悔。」這是聖淵啟仁中心成立的宗旨。

我清楚地知道孩子長大了,如果還沒有辦法自己站立,父母到時候要抱他都抱不動,會欲哭無淚,無語問蒼天!

在曾菊清老師照顧聖淵的那段日子中,我一度有逃避現實的心態怕聖淵受到太多折磨,中途想放棄。但是我清楚知道,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,擁有自立能力,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,加上聖淵在曾老師一個半月的專業訓練下,肢體的伸展有了明顯進步,更讓我確信「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」的道理。

陽光照在孩子們身上

我告訴曾菊清老師,有一個孩子需要我們幫忙, 我們就幫忙一個,不能等條件都夠了,能立案了才來做, 光講沒有用,先做再說。 十幾年來,每年暑假都至少有兩上孩子 可以從原來癱坐在地上,站起來,走出去。

孩子需要幫助不能等

我很高興曾菊清老師真的南下高雄,在曾老師的協助下,聖淵啟仁中心在民國七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於高雄市義華路成立。

由於成立時,聖淵啟仁中心的軟硬體設備都還未達到申請立案的標準,因此在設立初期,中心所有的經費都是由我個人支付。當時我不是很有錢,但我認為不能等到所有的錢都湊齊了,所有的設備都添購完整,或者等立案過後再做;在我的觀念裡,能幫一個是一個,光講沒有用,先做再說。

聖淵啟仁中心剛成立時有四位老師,腦性麻痺的孩子則有六位,其中五位腦性麻痺的孩子經過訓練,後來都會走路了。中心一個月支出的總經費大約在二十萬左右,每個小孩每個月的保育費二千元,但有些家庭付不起這個費用,則一毛錢都不用出。

要求家長參與復健過程

聖淵啟仁中心在曾老師的領導下,很快就看到了成績,每個腦性麻痺的患者都有明顯的進步,但我們並不以此為滿足,進一少要求患者的家長加入復健治療的行列,我告訴他們,費用繳不出來沒關係,但一定要到中心在學習如何在家中為他的孩子加強自我復健及維護。

中心裡的孩子,有的情況非常地嚴重,比聖淵還要嚴重,終其一生可能都不能走路,但經過曾老師和家長雙方的努力,孩子們奇蹟地站了起來。像其中一個孩子的母親,便把工作辭掉全掉全心照顧孩子,終於讓小孩學會走路。

聖淵啟仁中心開始運作後,市府社會局認為未申請立案是違法的,但我們的作為和家長的心願,讓當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的局長蘇文璽先生體會到我們的用心,知道我們是真心誠意照顧腦性麻痺的孩子,所以主動協助我們,幫助聖淵啟仁中心合法立案。

聖淵啟仁中心正式立案

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,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聖淵啟仁中心正式立案,八十五年搬到高雄市九如一路八十八號,由曾菊清老師擔任中心的主任。

啟仁中心也以零至十二歲發展遲緩、多重障礙及中重度肢體障礙兒童為服務對象,希望讓行動不便的孩子擁有行的方便,而且能自理生活,同時啟發身心障礙兒童的潛能,使他們能和常人同步生活,另外也要加強輔導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家屬,能正面看待孩子的問題,重建積極的人生觀,以抒解家庭的壓力。

我一生感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,是聖淵啟仁中心給我的,雖然公事繁忙,但我喜歡去聖淵啟仁中心,看到那些孩子在進步,我的內在心靈就感到無限的快樂,無論公司業務帶給我多少煩惱,都會被這樣的快樂克服。看到孩子會走路,比做大事、賺大錢還快樂。

引導式教育成效良好

曾菊清老師基本上是用引導式教育來帶領學生,早上先把孩子的筋骨、關節拉鬆、拉開,緊接著進行復健治療的課程,在教導中,曾老師會將認知、社會行為、語言等知識融合在其中,成效非常好。

我常告訴老師們,只要我們有心,肯用心教導、調整,真心地幫助孩子、強烈地希望他們走路,我們會是最好的復健治療中心,孩子們感受得到我們的心,有心最重要。即使一點一滴累積,還是會有好的結果產生。

經營思想起

真善,應是無我無私

當初我會興起成立聖淵啟仁中心的念頭,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孩子,但如果只是為了聖淵,其實不必大費周章地成立以聖淵啟仁中心,當時我是基於同理心,希望幫助和聖淵有同樣遭遇的孩子重新站起來。

聖淵後來復健成功,可以去上學了,外界不免猜測我會不會因此而把中心解散?當時曾菊清老師也有這樣的疑惑,便透過老友陳榮權詢問聖淵啟仁中心的未來,而我的答案當然是:「聖淵啟仁中心是為所有腦性麻痺的朋友創立的,當然要繼續辦下去。」

做任何事──即使是善事,如果只為自己,就不是真善。